回到主页

增刊“人物专访 -- 90级校友黄勇”

苏丽雯 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5-08-28

人物专访 -- 90级校友黄勇

2015-08-21 苏丽雯

broken image

主题简介

1、求职经历

2、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介绍:宗旨、作用、前景;关注于基金会的神奇、梦想、传承。

嘉宾简介

黄勇,男。中国环境报社影视新闻中心主任,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闻报道领域具有近20年的报道经验,多次作为主要策划人和采访记者参与国际、国内重大环境事件的采访、报道,如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世界水论坛、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玉树地震等,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奖励,并获全国产业报百佳新闻记者称号。

各位师弟师妹师姐师兄们大家好。我今天介绍的话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当年大学毕业以后的求职经历,这份经历跟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有关;再一个就是关于我们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作用。我想就这两方面的话题进行分享。

回想二十年前,1996年,我大学毕业之后到北京找工作,当时的经历今天我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我是武汉大学新闻新闻学院第二学士学位毕业,本科也是在武汉大学。当时学新闻的找工作无非就是两个方向的选择,南下或北上,我先去了南方的深圳,像无头苍蝇似的找工作,没什么结果后又跑到北京,觉得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搞新闻的还是到北京机会比较多一些。我还记得那是1996年的春节前后,我只身一人坐火车到了北京,当时的北京风沙非常大,我到了中关村人民大学一带,当时马路两边还是土沟,显得非常荒凉。当时我有几个同学都住在人民大学,为了省钱我就蹭宿舍,当时跟我的大学同学王俊住在他的宿舍。我在北京报了五十多家单位,接受我考试申请的有二十多家单位,就不停地一家单位一家单位的去考试。在那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就不停地骑着个破自行车在北京城满世界乱转。当时北京的风非常大,条件非常艰苦,往往是一天骑下来整个脸都被吹得特别的疼,鼻子里都是沙子。但是当时还真不觉得苦,因为当时年轻,心情中有一份理想,觉得我要留在北京那就得找到一份工作,要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所以当时觉得也挺有劲儿,真没觉得苦,可能就应了一句老话:当你心中有梦想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考了二十多家也没有什么结果,之后发生了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我的那个同学报考了中国环境报社,我当时并没有报考。他上午要去中国环境报社,我说我上午反正闲着也没事我陪你去看看吧。然后我就陪着他去了一个挺破的楼,现在大概已经拆了,当时在楼梯口我就碰到了中国环境报社的总编辑。我同学就问他说“我这位同学也是武汉大学毕业的,没来得及报名,可不可以让他也参加考试?”这个总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同学,迟疑了一下说“行,那你去参加考试吧。”就这样,我作为额外增加的名额参加了那次考试。结果大家应该猜到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考上了但我同学没考上,从此开始了我在北京的新闻工作。

刚才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当年我求职的经历,为什么我要说这些?我当时找工作的时候面临很多问题:第一,没有任何的社会资源,在北京不认识任何人,完全就凭自己的双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在这个社会上打拼。第二,以前上学的时候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不注意社会关系方面的培养,没有人教,也不知道什么叫社会关系。96年的时候,其实人情关系在中国很盛行了。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人,社会关系网又特别深厚,他们几乎不用费什么劲就能在自己的老家或者别的地方谋得一个好职位。像我们这样的,两眼一抹黑,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用现在的网络用语叫做“屌丝”或者叫做“平民孩子”,想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在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难了。

好了,现在我把话题转到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刚才我分享的我的求职经历,如果放到今天,放到基金会成立之后,那情况会有很大的改观。为什么这么说?那下面我先介绍一下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前后的经过、基金会是什么、基金会的宗旨、我们对基金会的设想,以及今后它想做什么,能给大家什么帮助,我想就这几个方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成立基金会的设想源于2013年3月咱们曲靖一中百年校庆时的几批校友。当时我有幸为咱们一中拍摄了一部百年校庆的专题宣传片,通过这部宣传片再次梳理了对曲靖一中校友的认识。另外要着重提一下89级的邵文海师兄,邵师兄在金融领域多有建树,事业比较成功,萌生了做公益做慈善的想法,希望能够帮助母校回报母校。他在百年校庆前后经常回学校,经常和在校领导沟通,和各地校友沟通,逐步形成了建立基金会的初步设想。

刚开始他做基金会的想法还不是特别明晰,他只是从一些很具体的工作开始做起。2012年教师节期间,他设立了一个针对一中教师的奖学金,给优秀教师颁发一些补助/津贴,连续举办了两届,这两届活动在曲靖一中的师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很多人都知道,一中有一个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紫薇文化节,迄今为止好像举办了7届,邵师兄多次资助紫薇文化节的一些活动,逐渐的这些活动得以扩大。百年校庆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把全国各地的校友组织起来了,北京校友会是曲靖一中校友会第一家分会,之后是昆明分会、上海分会、华南分会,现在成都分会、粤港澳分会、海外分会等几个校友会大群都建立起来了。从2014年年初到2014年11月这段时间里,邵文海师兄通过和这几个地区的群内的主要联络人沟通和联系之后,大家对于基金会的设立形成了一种共识:通过基金会把分散在各地的大家集中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形式。于是2014年11月10日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筹备组正式成立了。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面向全国校友会组织发起了意向人大会,并制定了一些章程,对发起人认缴金以及发起人协议书等很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各位同学,咱们使用“曲靖一中”这个名称是挺不容易的,使用这个名称和校徽都是经过了学校授权,通过筹备组到曲靖市民政局进行严格审批才确定的。具体的时间是2014年12月29日,曲靖市民政局给咱们这个基金会确定正式的名称至为“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基金会的正式的名称,它确定的时间是2014年12月29日。正式名称确定使用以后,我们很多具体工作就一步一步的开展,今年(2015年)的1月4日确定了在曲靖一中的办公地点与使用方式,1月6日使用“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名称在咱们这个曲靖市建设银行设立了验资账户,同日筹备组发出了缴户发起资金的通知书,标志着发起工作进入到实质阶段。一周以后,截止2015年1月12日总共有14位校友共认缴发起金达到200万元,达到了私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得低于200万的要求。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基金会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今年的1月26日基金会在北京召开了发起人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2月26日曲靖市民政局下发了正式的文件通知,文件名称是《关于同意设立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批复》,批准基金会注册为社会组织法人,赋予登记号为001号。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日子:2015年2月26日!我们的基金会拥有了自己的出生证,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经过在社会组织登记信息网上查询,我们是云南省省内第一家中学级的公益基金会,更是曲靖市第一家公益慈善组织,因此赋予我们的登记号是001号。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需要跟大家介绍,就是2015年3月6日,曲靖市民政局正式核发了“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登记证。

就是这几个日子标志着咱们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诞生了,获得了合理合法、有序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基础。在这儿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设立这个基金会的目的, 尝试通过创立云南省内第一家中学级别的公益基金会,支持和推动中学教育改革,搭建一个曲一中校友和社会各界感恩母校、支持母校发展的公益平台,开始一项可持续的公益事业;搭建校友交流、沟通,回报母校的平台,打造曲靖市第一家公益基金会,继往开来,引领社会新风。这是书面上的语言,下面我用大家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再解释一下设立基金会的宗旨。

接着刚才的话题,我刚才谈了我当年求职的经历,曲靖一中的人有这样一些特点:非常独立,在学校的时候大家都是学霸,在学习能力方面非常强,大家智商都非常高但是有一个弱点,情商都不怎么高。这个情商比较低表现在几个方面:比方说,往往觉得自己卓尔不群、独木能成林,合作、协作以及建立社会网络的意识比较弱,往往过于注重学习能力,单纯注重学习成绩的倾向比较严重,而对于一些社会协作的意识比较弱,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后果,表现在社会网络的构建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很多方面的处理,以及在工作后与同事在各方面等社会交往关系的处理往往出现进退失据、屡陷窘境。

基金会倡导这样一种文化,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濡以沫、抱团发展。我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所代表的基金会倡导的核心文化理念的具体含义。

第一句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中庸思想,不偏废,以奉献社会、回报故土为己任。一中校园内的爨宝子碑是咱们一中、曲靖市、乃至云南省的一块瑰宝,碑文很长不一定能记全,但其中几句话却和曲靖一中的品质高度一致:“少,禀环伟之质”,“通旷清恪,发自天然,冰洁简静”;“长,挺高邈之操”,“道兼行苇,淳粹之德,戎晋归仁。”这几句话说的就是君子文化,与曲靖一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校训一脉相承。

第二句话就是要发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也就是爨宝子碑中提到的“道兼戎晋”。这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思路,用兼容并包的方法,打造曲靖一中人“和而不同”的氛围。作为珠江源头的我们更要有大江大海的格局,学习这种上善若水的文化,这是我们基金会倡导的核心文化理念。

第三句话是说要逐渐改变“至人无想,江湖相忘”的精神气质,营造“抱团取暖,相濡以沫”的新风气。基金会认为这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重新打造的新文化和新价值观,构建互助体系和分享机制,支持学生、老师、校友和学校的发展。基金会最终的目的就是在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圈,分工合作、创造增量、利益共享。

在这三条基金会核心文化理念的支撑下营造“包容和谐快乐”的氛围,打造曲靖一中校友的新的生态系统,共生共赢,“不以善小而不为”,团结广大校友,实现自我,集中资源,共襄善举。这是基金会最终想达到的目标。

回首当年,如果1996年就有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么一个组织,我想我的求职之路不会那么艰难那么苦涩,不会满脸风沙,不需要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乱转。当然就像我一开始说的“有梦想你就快乐”,但如果有了团队,借助团队的翅膀我们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欢迎大家提问。

问与答

杨楠:师兄,请问公益基金的募集方式、发放要求和发放对象?

黄勇:我来回答一下杨楠的提问。说到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式,尤其是在中国,可能大家都看到了一种现象,公益慈善组织在中国当今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首先第一点,不透明;第二点,公信力缺失;第三点,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在这几个方面,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面临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的曲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什么能够破壳而出,而且在起步阶段即取得了极大的反响?我们自己分析,我们找到了公益慈善组织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自我循环的内生发展道路,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有可能创立了中国公益慈善组织新的发展模式。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咱们这个曲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发展方式和不同于其他公益组织的发展模式。关于募集方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来源于发起人的捐助,第二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公开资助,第三是来源于一些项目的运作。目前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公信力缺失以及透明度不够等,这都极大的阻碍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一中教育基金会已开始就注重这几方面,首先把一中的事情先做好,通过基于一中校友的资本运作平台,目前有两个支柱,一是基金会的支柱,二是校友生态圈。不需要受到别人的掣肘,就能在自己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这是找到了一种公益慈善组织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杨力一:感谢师兄分享,感觉受益颇多,回味良久。但是我想问就是在这个核心理念的共同倡导下,目前不通年龄段的校友可以为校友生态圈的建设各自发挥什么作用?比如像您这样的前辈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像我这样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可以参与哪些工作;在校大学生可以组织哪些活动?谢谢师兄,希望我能尽快参与咱们基金会的工作,尽一份力量!

 

黄勇:邵文海师兄在资产管理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历经无数血雨腥风,在资本圈建立了深厚广阔的人脉。在这个基金会雏形还不具备的时候,邵文海师兄已经在资本圈取得了成功。其实大家都能感受到,无论在金融圈、文化圈、还是实业圈,都能看到曲一中毕业生的身影。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能把这一棵棵粗壮的大树聚拢在一起,成为一座茂密的森林,从而具有自己循环发展的生态圈。这个问题我们也是逐渐认识到,我们就想尝试能借助一中教育基金会的平台,把各方的校友聚集起来,从中挖掘校友中有前景的资源,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校友平台的聚合力,使每一位校友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平台上,如果每一位校友都获得了帮助,那我相信每一位校友也都感受到了集体的情怀。这样呢,我们的发展方式----我们帮助校友发展,校友感恩回馈,回馈基金会,回馈母校;基金会和学校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再培养出一批更优秀的精英校友。随着这个平台不断丰厚不断扩大不断循环发展,我们就实现自我发展的内生力量,不需要依附任何外力。我们这个教育发展基金会是面向所有的校友开放,也面向所有的社会阶层,我们接受来自一切社会力量的捐助。我们要用这种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来保证它的可信性,用这种纯公益的理念来做基金会,以确保基金会的公益性。我们要用这种开放式的态度来面向所有的社会公众,面向所有的校友,以确保它的公开性。因此我们这个基金会的公益性公开信透明性是我们这个教育发展基金会必须具备的几大特征。

 

生态圈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校友生态圈是借鉴了生物学的概念演绎而来。生态圈需要各种不同的元素来组成,比如说,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他需要各种树木、草、各种各样的土壤系统以及阳光的光合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因此,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校友,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构建校友生态圈。

前面问题里面问到的是像我这样的“前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其实我觉得,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包括发起人邵文海师兄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大多数事业小有所成,也有很多校友事业非常成功。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分享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年纪比我们小的校友们提供一些借鉴,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咱们的校友谋取一些更多的福利,帮助校友在基于校友圈这样具有高度信任感的纽带基础上,尽快建立社会关系网。我觉得校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值得珍惜的,首先就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天生的戒备,一说到是“曲靖一中”的,大家就有一种亲和力一种向心力。这种信任感,这种亲和力,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是非常难得的。

 

作为在校大学生,甚至是正在曲靖一中学习的中学生也好,他们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把曲靖一中优良的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我们从一入校的时候就给这个孩子植入一颗感恩的心,要懂得感恩母校、感恩社会,要回报母校。如果我们从一入校开始就根植这样的理念,将来走上社会,不论是于人于己,都是大有益处的。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能做什么呢?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么一个平台,作为在校大学生你就可以想,以我现在我的能力,我能做些什么事情呢?我能设计些什么东西获得校友圈的帮助?或者说,我的项目或者是我的事业能否在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一圈儿校友的帮助下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或者就说更快的实现自我?假如是在这个基金会的所有校友的帮助下,你实现了发展,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想你肯定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基金会,从而回报母校、回报我们的家乡!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一圈一圈的行程以后,它的能量一定是非常巨大的,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种力量,抱团发展、相濡以沫,这是我们基金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

 

大家可能也看到,为什么潮州人、温州人,浙商、闽商,他们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发展?那就是因为他们认定了一条理念:就是一定要抱团发展。在如今这个年代,单打独斗已经不再吃香了,现在的趋势是什么呢?现在的趋势是大家要建立组织、形成组织,用组织的力量去助推个人的发展,用组织的这种力量去托起个人的梦想的翅膀,这才是未来基金会要着力去做的一件事情。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基金会建立起来这个网络,我们全力发现发展校园当中有前景的项目,帮助校友事业发展,从而实现发展以后校友回馈基金会回馈学校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模式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先进的,也非常值得期待。谢谢!

 

补充一句啊!我们这个基金会,因为是公益慈善组织,特别欢迎在校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基金会的活动。做公益做慈善,需要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特别希望公益慈善的种子、理念在咱们校友当中蔚然成风,形成一种风气。

 

王柯懿:谢谢师兄的分享,师兄的思想里充满了社会学中社会资本的理念。作为一名曲靖一中毕业的学生,来到北京五年深深感受到了曲靖一中校友的温暖。最近也看到了基金会做了一些活动,团结了很多校友,不知道今后基金会还会有哪些活动建立校友之间的联系呢?以及如果我要办一些团结校友的活动(比如我们每年都会迎接从一中考入北大的校友,每学期都会有定期的聚餐交流等等),不知道基金会是否会有资金支持呢?

 

黄勇:谢谢王柯懿的问题,我下面我来回答一下你所关心那些问题,也给大家分享一下基金会下一步的一些工作计划。

 

如果说校友会是一个大家建立联系的松散的组织的话,那么基金会就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用更严密的组织形式以及一些具有运作逻辑关系来搭建的一个平台,以强化校友之间的连结,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基金会下一步的发展,有几方面的功能,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支持各地校友会的发展,是校友会的一个平台,是支持各地校友会发展的一个源头活水。

 

通过跟邵文海师兄的一些交流以及跟各位校友基金会的一些同仁广泛的接触,还有跟各地校友会的联系来看,大家都觉得当务之急,是我们要尽快地扩大校友的容量。只有达到了一定容量以后,把校友资源聚集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所策划的一些事情,我们所梦想的一些东西,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能够快速的实现的。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用微信平台、发红包这么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典型的互联网手段来发展校友群,扩展校友群的数量,应该说短时间里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你看原来原来咱北京群呢,一直徘徊在二百多人,后来经过大家砸了一阵红包雨以及各位的大力宣传,现在迅速的扩展到了接近五百人,北京校友2群现在也有一百多人了。昆明校友会的扩张也很厉害,现在一个五百人的群满员了,昆明2群也是一百多人了。同样的,上海校友群和华夏友情以及成都校友群、粤港校友群的数量也在迅速的扩大,总体来看,目前咱们校友的基础数量(就是目前能够联系上的这个校友数量)加起来现在已经是接近两千人了。当然,这个数量相对于咱们五万多曲靖一中毕业生,数量还是偏少。

 

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定要强调要尽快扩大校友群的数量?这是基于当今社会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通过互联网的现代化手段,可以把以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能够迅速的集中到一起。校友群的数量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咱们做任何事情几乎可以一呼百应,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很多梦想都可以实现。

 

关于每年迎接新校友的活动已经列为我们基金会每年的工作重点。北京校友会就准备在每年的秋季新生入学的时候搞一次新生入学的迎新大会,其他几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方也准备搞类似的迎新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就会迅速的聚集人心、迅速的扩大校友群的基数,有益于我们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扩展。

 

基金会肯定会在资金上来支持校友会开展这样的活动,同时也希望咱们各地的校友能够对迎新活动进行创新。到时我们有可能开展大赛,征集点子,看看大家的方案,拿出来pk一下,谁的方案精彩我们就可能支持谁的活动,大家可以继续多想想点子,看看怎么把每年的这个很重要的迎新活动搞好。

 

王柯懿:报告师兄,我们学校是每学期至少两次曲一中校友的聚会,大家反响都很好,也很有归属感,只是觉得聚会形式单一,如果有基金会的支持,那么我想我们的在校生校友会应该会发展的更好~这样的经验也可以在各大高校推广。

 

王柯懿:感谢师兄的解答~希望我能够为母校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师兄点拨~

 

黄勇: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感觉到了,在某种程度上,大家会觉得校友会的可能就是一个吃喝会。这个聚会,通常就是大家一起吃吃饭,谈谈友情,谈谈过去,再进一步发展,可能就是需要寻找一些新的东西注入进来,这是一个大家共同的感觉。校友会更大的功能可能是把大家的感情联系起来,沟通感情是校友会最重要的一个功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回忆回忆过去、吃吃饭、聚聚会,增进感情。目前我还没看到校友会它有更多的功能,但是基金会成立以后就是让大家聚集起来共同想一件事儿,就是给大家赋予一种使命感,或者说在基金会这个平台上大家就具有了一种创业以及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使命感。我觉得这样的使命感更多的是面向未来的,如果说校友会是沟通过去的感情的话,那么基金会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公益组织,这是它们两者最大的区别。

 

关于咱们的基金会的功能和作用,我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假如史上最优秀的团队是西游记团队(如果大家认同这个概念),那么我们曲一中毕业的校友都很明显的呈现出三多两少的特点。“三多”是什么?就是听市场、讲技术、敢打敢拼的“孙悟空”多;闷声不出气、关键时刻又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沙和尚”多;任劳任怨、不计艰险为领导分忧的“白龙马”多。“两少”是什么?我们尤其缺少的正是这“两少”。猪八戒是一个情商高的,能够很深刻的理解领导意图,还善于解决各种问题,在社会各方面混得都很好,男女老少都喜欢,这样的“猪八戒”我们曲一中也缺少。但我们最缺乏的是像唐僧这样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坚持自己理想的人,最终实现了理想的“唐僧”式的人物。

 

 

曹培瑞:谢谢师兄的分享,请问现在基金会是否已经发布了关于基金会定期活动以及如何申请校友基金的帮助的公文,感觉这两点应该是好多校友感兴趣的。有了正式公文就不用一一回答了,大家也方便随时去查看。

 

黄勇:我们现在有一个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公众号,大家可以扫二维码定期关注。不过这个公众号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很多资料还不是很全,但我们会陆续完善组织架构,尽快形成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维护和发布公众号。我们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出版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会刊,可能在五一过后正式出版,到时候能会给大家在公众号进行发布和披露,同时欢迎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我们基金会联系。我们基金会在昆明有一个秘书处,如果有需要基金会会刊的可以直接跟他们联系。基金会会刊我们也会在各个校友分发一些会刊,以助于咱们基金会的宣传和推广。

 

必将:师兄不愧是过来人!对一中人的总体印象,对出门在外打拼的不易和基金会的设想都是直击痛点。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够在情感上和事业上聚的更拢,走的更稳更远。光听下来就能感受到背后有一股不断涌动的暖流在推动和鼓励着自己往前走!同时深深体会到各位设立基金会的师兄师姐们浓浓的关爱和感恩回馈之心。

结束语

曲靖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尝试重塑“曲靖一中”校友人格品牌,重新打造“曲靖一中”文化品牌,培育新时代的“曲靖一中”人,团结所有校友,为将来实现我们的梦想,为将来我们更好的回馈母校、回馈社会。我想这是基金会将来一定会坚持的事情,我个人也一定会坚持。对此,我也希望各位校友能够鼎力支持,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大家自己的事情。

希望各位校友都能紧密团结在基金会周围,共同发展、一起公益!谢谢大家!预祝大家五一节日快乐。(作者:苏丽雯,编辑:缪钧玮)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lc8YLKGzk37b76Y9BFjzw